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位于中南半岛,地形起伏较大,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

东南亚少部分位于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岛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中间高,沿海地区海拔低。

东南亚地形气候特征?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是地势崎岖、山岭众多、多火山、地震。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特别重要,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约1080千米,最窄处仅有37千米,可通行载重25万吨的巨轮,这种地理位置使东南亚具有湿热的气候,并形成繁茂的热带森林,是本区与其他区的根本差异。

东南亚气候以东南亚分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一种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在赤道附近,包括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由于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气压低,易形成对流雨,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另一种为热带季风气候,包括中南半岛的大部及南纬5度以南的许多岛屿,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北纬五度以北5到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盛行东北风,在南纬五度以南的地区 干,湿季交替正好相反。热带季风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1000mm以上,迎风坡可达5000mm,由于东南亚的热带湿润气候,在那里形成了茂密的热带森林,是与亚洲其他地区的根本区别。

东北地形特征八个字?

答: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丘陵和山地,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呈马蹄状。因此大众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

东南亚中亚半岛地形特征

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蕴藏着丰盛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

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东南亚地形特征及形成缘故?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呢呈北高南低的特点。还有就是平原面积狭小,山地占2/3 ,山脉与河流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下游有三角洲,地势平坦。东南亚在这个构造地形上可分为两大单元,一是比较稳定的印度-马来地块,二是地壳变动比较活跃的新褶皱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天然植被则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为主。

形成缘故:由于三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彼此挤压碰撞形成的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八个字?

答:中南半岛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面积206.5万平方千米,占东南亚面积的46%。海岸线长1.17万千米,多重要港湾。

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北部是古老高大的掸邦高原,海拔1500~2000米。众多山脉自南向北呈扇状延伸,形成掸邦高原及南部山、谷相间分布的地形格局。主要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为那加山脉、若开山脉;登劳山脉、他念他翁山脉、比劳克东山;长山山脉。三大山序之间的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汹涌奔腾,源远流长。河流上游多穿行于掸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将高原分为数块,如伊洛瓦底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东缅高原,萨尔温江与湄公河间的清迈高原,湄公河与红河之间的寮国高原等,因此其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八个字。

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形特征及范围?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可概括为山河相间;

南亚:南亚又被称为南亚次大陆,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其中南部为德干高原,西边为西高止山脉,东边为东高止山脉,高原地势西高东低;

西亚:西临红海、地中海,北临黑海、里海,南临阿拉伯海、印度洋,东接喜马拉雅山,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青藏高原地形显著特征八个字?

青藏高原的地貌八个字特征:雪峰连绵,绿草如茵。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全球屋脊”、“第三极”。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其中一个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其中一个,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

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全球屋脊”之称。有“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天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地形相对比较平坦,山的海拔相对不高,“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山间高原面起伏和缓。青藏高原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和南部是呈物品走向的山脉(北部:昆仑山等,南部:冈底斯山等),东部是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西部是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

华北平原地形特征八个字?

华北平原地形特征:地势平坦,河湖众多。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繁盛之地。

华北平原在中生代为隆起区,局部发育了断陷盆地;新生代断块活跃,古近纪形成一系列次级断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堆积范围扩大,形成连片的大平原;同时边缘断块山隆起;新生代相对下沉,形成较厚的沉积。

黄河在孟津下形成巨大的冲积扇;冲积扇中轴淤积较高,成为分水脊,将淮、海河分隔南北。

扇缘向东直逼鲁西南山地丘陵的西侧。黄河冲积扇的中轴部位淤积较高,成为华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分隔南北。历史时期黄河频繁迁徙,北至天津、南及苏北的广大平原遍受黄河影响。黄河冲积扇上尚保留有决口改道所遗留的大量沙岗、洼地、故道等地形。

扩展资料:

华北平原所在的地区以前就是大海,与渤海湾属于一片地质结构,今天我们称之为“渤海—华北盆地”。由于地质运动,渤海—华北盆地一直不断下沉,但即便如此,黄河巨大的含沙量仍旧慢慢的将这里填满。

在河南中部地区,泥沙的沉积厚度高达5000米,而直到今天,黄河的造地运动仍未停止。

黄河在经过黄土高原后,河水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含量高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冲入渤海湾,年平均造地2万亩以上。

中南半岛的地形和地势特征八个字?

中南半岛多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