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粮食产量 齐聚巴彦淖尔取经 共促粮油单产提升 巴彦淖尔粮食产量

巴彦淖尔粮食产量 齐聚巴彦淖尔取经 共促粮油单产提升 巴彦淖尔粮食产量

  3月7日下午,全区春耕备耕重点技术培训班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培训月”启动仪式于巴彦淖尔市隆重举行。农业农村部进步规划司副司长杨雪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巴彦淖尔市政府副市长张如红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克如研究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吴勇处长等众多专家授课,自治区农牧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各盟市农牧局和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代表、种植大户代表等12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思路和举措,为新一年的农牧业生产“充电蓄能”。

  巴彦淖尔市政府副市长张如红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她指出,巴彦淖尔作为农牧业大市,在保障民族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方面责任重大。今年,巴彦淖尔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稳定粮油种植面积,全力提升单产水平。

  

  会上,农业农村部进步规划司副司长杨雪峰对大面积单产提升职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传达了民族的部署要求,并提出“四个突出”和“三个强化”,为自治区单产提升职业指明了路线。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负责人侯丽丽通报了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春耕备耕情况,指出全区种植意向呈现总播、粮播、经济作物“三增”,油料作物“一减”动向,同时发布了51项主推技术、7类高效农机和83个优质农资品种等信息,为各地开展春耕备耕职业提供了有力指导。

     

  会议期间,一系列精妙的专题授课有序开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教授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现代化进步动向》为题,立足民族战略需求,深刻剖析设施园艺聪明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路线,为突破资源瓶颈、推动单产跃升提供了体系性解决方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克如研究员详细讲解《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要点》,紧扣合理密植、水肥精准调控等核心要义,为玉米丰产提供了科学路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程玲研究员介绍《大豆花生油料单产提升技术新途径——控菌固氮提单产ARC耦合技术》,聚焦大豆ARC菌剂的前沿突破,从微生物互作机制到绿色增产操作,为大豆单产提升开辟了生态新路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吴勇处长围绕《推进节水增粮,支撑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为破解“水粮矛盾”提供了科学路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刘万才首席以《面向“十五五”植物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为题,紧扣“十五五”植保进步新格局,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挑战指明了创新突破口。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颁奖仪式,对为内蒙古农牧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颁发了杰出支撑团队奖,感谢玉米、大豆、油菜等领域民族级院士和专家团队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为2024年度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最高单产获奖农户颁奖,这些获奖农户在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种植上创新了高产纪录,为促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影响。

  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在拓展资料讲话中强调,当前全区已进入春季农牧业生产大忙时节,各地要以此次培训班和“培训月”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会、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相关职业培训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职业会议灵魂,做好春耕保障、抓好防灾减灾,落实“两个一千”行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压实主体责任、推进备耕春播职业任务稳步落实。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全区农牧业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进步,为保障民族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供应贡献内蒙古力量。随着“培训月”活动的持续推进,将有更多先进技术在全区推广应用,为新一年的农牧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市农发中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