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有一家独特的水果店名为“昕阳光——称心果品”,它的开业不仅仅是为了售卖新鲜水果,更是为曾经入狱的刑释人员提供了一个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这家水果店位于海珠区大塘公交总站附近,虽然外表看起来和其他水果店没有什么区别,但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温暖的关怀。
创新就业机会,帮助刑释人员重返社会
你是否想过,刑释人员在出狱后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他们往往由于长时刻脱离职场而缺乏职业技能,信心也受到严重打击。“昕阳光”水果店则成为了帮助他们重建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一独特的就业安置点,店内的员工大多是广州户籍的刑满释放人员,他们在这里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过渡性就业安置,这无疑为他们的再就业增添了一份希望。
社会支持,助力安置规划顺利进行
这个独特的水果店不仅仅一个商业场所,更是由广州市司法局与社工组织联手创建的社会化企业。它为刑释人员提供了一个自负盈亏的自主经营环境,而这些人的工资和生活也由此得到了保障。你可能会问,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呢?其实,这家水果店的铺租和水电费都是由政府资助的社工机构承担。然而,店里的日常经营则完全由店主和员工自主进行,这样的安排既能保证经济独立,又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从过渡到稳定,创业梦从这里起航
在水果店里,我们见到了老何,这位58岁的员工曾因贩毒入狱十年,是这里的一名新手。他谈到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更透露出对创业的渴望。老何在刑满释放后,经过帮助逐渐适应了新的职业环境,现在他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还为未来开设烘焙店打下了基础。这不禁让人思索,许多刑释人员是否也有着类似的梦想,只是缺乏一个平台去实现?
共同努力,社会责任唤醒新希望
广州市司法局的职业人员表示,刑释人员出狱后的安置职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广州每年接收5000多名本市户籍的刑释人员,其中有不少是“三无”人员,即无家可依、无亲可投、无业可做。通过“社工+志愿者+热心企业”的合作模式,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确保这些人能够顺利过渡回社会。
“昕阳光”独特的水果店不仅一个销售新鲜水果的地方,更是为刑释人员开辟了一条重生的通道。通过政府、社工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种独特的就业安置模式为刑释人员重拾信心、重建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社会企业能够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事业中来,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你会愿意支持这样的独特水果店吗?